English

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1998-11-06 来源:光明日报 胡延森 我有话说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要求,这是党中央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要实现这一要求,需要做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其中应特别注意做到“一稳”、“二转”、“三提高”。

“一稳”即是稳定粮食生产。民以食为天,粮丰民安,一稳百稳。从上到下,从思想到行动都应真正关注和重视这一点。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做到稳定粮食生产,运用自身科技先进、经济力量雄厚的条件做到这一点并不很难。同时,也是对内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援。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农村政策,一要坚持,二要发展,以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潜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政策就不会过时,就会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农民热情高涨了,深化改革和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各项政策措施才能落实。

“二转”。一是下决心将农副产品的加工与出口转到农村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要注意克服与城市“同构”的现象。这些年农村乡镇企业之所以出现许多困难,与此有关。农副产品就地加工和组织出口,省时、省力、耗能低的优势得以发挥,城市也可以放下这方面费力不讨好的沉重包袱,达到城乡科学分工、共同发展的目的。二是下决心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只有把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分离出来,种粮大户才能致富,更多的人也可在小城镇学到更多的本领奔小康,并为将来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三提高”。一是提高农村科技水平。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科技水平低下,因此,应当重视加强农技站、种子站、兽医站、水管站等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协会的网络作用,引导农民学科学、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为推动农村结构优化增添动力。二是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目前,农村的交通运输、通讯信息设施落后,仍是现实,单靠农民自发解决周期过长,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就地取材,指导组织社会服务体系,帮助农民克服产、供、销几个环节的困扰,引导他们大胆闯入市场经受锻炼,服务体系也可实现由无到有、由低到高的发展。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三是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贫困、落后、迷信、守旧是建不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为此,要下大力气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终身教育的方针应当同时在农村推行,不管有多少困难,都应抓住不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